top of page

論壇文章

黑马
2022年5月31日
In 詩作
背上乡间的青草 站在乡间的青草,举着微凉的水滴,举着 这尘世间最小的寂静 我有一双柔弱的翅膀,驮上青草的雷霆和闪电 飞过摇晃的村庄和春天 田野生长出绿色的欲望 背着青草上路的我,任风吹凉我的前额 星河搁浅,我的双肩…… 青草,在风中微微张着身子,像一位失语的美人 披星戴月的苏北 词语的老虎想把梦想吃掉,炊烟在流亡 晚霞的光一句摔得比一句响亮 月亮跳过墙头,棉花无声地开了 在苍茫的大地上,一声犬吠叫醒了天上的星星 梦中的斑马,我刺绣中的美人,怀抱琵琶 驮经的白马,佛的内心滚动着细沙 大地是一种归宿,草尖上的露滴,摇晃着黎明的光 大地长出毛绒绒的耳朵,深情地呼吸,席卷苏北 一盏闪亮的心灯 一个苏北小镇上,我打扫庭院,儿子熟睡 晨曦,初雪落在了新开的梅花上 小薇升起炊烟的希望,我们的朴素爱情 在大米和青菜的饭桌上,在一生关切守望的眼神上 一个诗人的内心在强大,将时光填充 将文字奇妙的布局:雨中的蔷薇,在开放 蔷薇,蔷薇,一盏风雨中闪亮的心灯 我沉吟其间,感到了来自生活更为强大的力量 仪式中的乡村 风的源头,清香的女子,人间的姓氏和爱恨 把丝绸般的爱,给了土地漫长的梦境 雷声中是幸福地流泪的穷乡亲 风,轻轻的吹着,桃花一样的岁月 我翻动经卷,山的巍峨,飘出细小而悠远的笛声 仪式中的乡村,朴素且宁静 古铜的祭器,火焰中的哲学,风中飞鸟的剪影 灯盏,落地的杏花。一切都如心头的白雪干净而温暖 那些沉醉的光阴 炊烟升起的黄昏,驮着秋蝉的鸣啾,一声高过一声 我想念老房子里的蛙鸣,那些沉醉的光阴 开窗望月,一片旧年的枣树林, 院子里细小的花蕾,古琴中,有我金色的忧郁 寂寞啊,自然界的虚无,月光中的蝴蝶仿佛宿命的眷恋 一去不复返的河流成了黄沙的飘带 白描的村庄离星辰真的很近 时间的指针,翅膀单薄,上帝的马车竟走得如此遥远 借助一场雪,说出爱   是流水在唱,丝绸一样的颂词 兜售银两中的小火苗,是雪在春风中融化了寒冬 满天星斗,我想借助一场雪来说出心中的爱 那些诵经的贝壳还在清澈的湖底冥想 诗人们抱紧冬夜,在最后的一场大雪里相互取暖 沉睡的鱼,有发烫的眼泪,像入境的菩萨 看,这场雪,飞翔着借助某种秩序和旋律 以朝圣者的方式,深情地爱上了辽阔的苏北大地 稻花香里的父亲 田畴里的稻花和父亲,站在同一种仰望中 时间的维度里,蛙鸣声声,抬高了旷远的天空 仿佛前世的梦境。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父亲 山岗上敞开襟怀嘹亮放歌的父亲 啊,黄金的礼赞,火焰的风暴 一盏明月下,粮食在雀跃 在宏大的诗篇中,牵动黎明和黑夜更迭的是耕牛 把十亩稻花香酿成美酒,又一饮而尽的是我的父亲 往事在一杯浊酒中醒来 晚风吹,吹七只笛孔洞穿的一支歌 往事如歌如烟,是谁斟满了一杯浓浓的夜色 把一树蔷薇吹落到了天涯海角 树枝上睁开了花朵的眼睛,季节昭示着轮回 在这样的夜晚,我无数次抬头,仰望深邃的星空 星座旷远,一座村庄被那无数的灯盏照亮了 啊故乡,一条古老的黄河流到这里最终消失了 一杯浊酒,又让黄河在往事中猛然醒来 村庄的秘密 低一些,再低一些,就能摸到流水的牙齿 一条奔腾的河流在此喧响了千年 秋风送我们过河,渡过困扰的梦境 河岸的一个老人,坐在时间的页码上埋头搓绳 江堤的琴声,仿佛听了很久 作为一尾鱼,河流安慰了我们小小的灵魂 竹筏上的烛光,破碎的镜子,身体喧响的古铜 史书一再提醒我们:村庄古老的秘密藏在河流的寂静里 心灵的相遇 白云下,一个少年朝着江面不断投掷瓦片 我含住笑容,立在风中 我的灵魂与古黄河的灵魂,恰巧在此相逢 在迟来的黄昏中,我获得了安宁和蝴蝶的芬芳 不远处是一群羊羔,追赶着一群梦游的细草 那个牧羊女看了看我,手持皮鞭走回墨绿的村庄 风一样轻的村庄,那里有我的一亩薄田 我用灯盏来隐喻我的诗歌,古树的倒影越来越清晰 高过梅花的蝴蝶   春天的风推醒我,蝴蝶嗔怪我 梅花关在院子里,是否锁得住重重叠叠的词韵 一粒雪,在春天和梅花之间自由的翩跹 一粒雪,会不会变成一滴流星的泪 梅花群开,我的诗句醉倒在故乡的黄土路上 谁折叠的纸鹤正巧降落在我的胸口 一只蝴蝶飞来了,又来了一只蝴蝶 在清苦的小院里歌舞,舞姿高过了梅花的枝头   微山湖上静悄悄 火车像画外音,轻松,明快 两旁的芦苇,被过后的风吹倒了,又被迅速扶起 透明的阳光照耀在微山湖畔,有人捕鱼 有人补网,有人吹奏渔舟唱晚 昔日的铁道游击队,仅剩下一座纪念馆 导游小姐一遍遍唱起了那首动人的歌谣 微山湖,静悄悄的在改变,钻塔与电厂交相辉映 千岛湿地渔家乐,游艇与画舫往来其间 在河流的源头 在河流的源头,醒着多少似水流年 是最初的一种蓝在星空炫目,月色轻轻升起 村庄,我将一生一世为你祈祷 永世的时光啊,大河与土地,这青铜的后裔 大汉的子民生生不息,羽畜繁衍 寂静的是庄稼,发白含青的庄稼在咀嚼时光 哦,四周空旷,最高的自由来到这世上 哦,在河流的源头是春天
辽 阔(组诗) content media
3
0
16
黑马
2022年5月31日
In 詩訊
《煤炭书》马亭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微信号:matinghua1977 近日,诗人黑马(马亭华)新著《煤炭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面向全国出版发行。 该书聚焦工业文学中煤炭和煤矿工人的题材,以煤为切入点,全景式展现煤炭地质工人不畏艰难、勇于担当、敬业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深情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煤矿新气象,集中展现了新时代煤矿工人奋力拼搏的智慧、有情有义的担当、敢为人先的卓越品质。长江文艺出版社评价该书“中国当代诗人各类诗集中,工业题材的诗集并不多见,以煤炭诗为主的诗集尤为稀缺,这部诗集是近年来同题材的填补空白之作”。 全书分为五卷,共计一百余首诗作。诗人充分实地调研,深入工业采掘一线,详实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分类、文学提炼,挖掘出丰富的煤炭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艺术价值,诗人追随煤炭历史的脚步,探寻煤矿的前生今世,为现代诗研究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地域经验和生动鲜活的语言艺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摇旗呐喊,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文化佐证和诗学价值。 黑马在文学艺术领域深耕厚植,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用功,创作出了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影响力的好作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法创新、成果丰硕。现已出版诗集有《苏北记》《寻隐者》《黑马说》《祖国颂》《江山》《煤炭书》,散文诗集有《大风》《乡土辞典》,诗学随笔有《诗是一场艳遇:关于现代诗的诗学随笔》。获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第五届、第六届中华宝石文学奖、第五届万松浦文学奖、“山高水长•德孝文化”有奖征文金奖、第二届中国•曹植诗歌奖一等奖、第二十八届“东丽杯”全国鲁藜诗歌奖、第十四届柔刚诗歌奖、首届雁翼诗歌奖一等奖金雁奖、第四届“秋浦河•李白诗歌节”诗歌大赛一等奖、“中国西部藕海”首届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四届“桃园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一等奖等。有散文诗《黄昏》入选小学生《语文》课本一年级上册统编版;有诗作《心如箜篌》《时光书》等被翻译到国外,并接受国内多家媒体纪录片拍摄以及海外媒体关于“稀土、诗歌与爱情”的专访。 黑马,本名马亭华,1977年10月生于江苏沛县一个叫花园的小村庄。目前,任职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新媒体中心。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525”文学队伍培养计划领军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第八届签约作家、阳光杂志社签约作家、中煤地质报副刊主编、沛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微山湖诗社创办者、彭城晚报“万村诗会”特约主编等。 附录: 全国知名诗人论黑马 耿林莽 箫 风 周庆荣 庞 白 蒋登科 皇 泯 崔国发 周根红 洪 烛 吴佳骏 白鹤林 喻子涵 周维强 白小云 他从沛县将诗寄给我看,我惊异于一个年轻作者驾控如此宏阔场景的能力,及其意境与语言的功夫。年青的诗人勤奋耕耘,不断推出新作,已经成为活跃于当下散文诗坛的一位引人注目的新星。 他的《乡土辞典》以辞典的样式,以一个辞条为题目,为引子,派生出散文诗来。不是以枯燥的文字诠释某一辞条,而是以一种“诗意美”来创造每一章散文诗。马亭华创造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开拓了诗的思路,发掘了诗人的灵感源泉,在散文诗作者和读者常为题材、写法、风格的近似或雷同而苦恼的局面下,打开了一条新路。 我以为,他取得了很大成功。原因有三:一是他有乡村生活的丰富的体验,积累了许多召之即来的素材;二是他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故土至为深切的热爱,这种情感是深厚、浓郁地蕴藏在诗行中的;三是他有着相当出色的诗美感受力和表现力,这是最重要的。我始终认为,散文诗的生命力在于美。“美是不能忘记的”,散文诗的创作和阅读,本质上是一个审美过程的实现。给人以美感享受的满足,是一位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觉得,马亭华呈现了他的诗美才华,一些优美的诗句,不时跳入我们的眼帘,让我们感到欣喜。每一个辞条下面展开一幅画,或是一支歌,给人以诗美的愉悦恰到好处。短篇则简洁精炼、轻盈而富有灵性;长篇则内涵厚重、意象驳杂颇有气势。这些诗句,朴素而饱含深情,一点也不俗。 ——耿林莽(1926年生,中国散文诗界泰斗,当代著名散文诗人、资深评论家,获中国散文诗终生艺术成就奖) 《煤炭书》具有鲜明的首创性和建设性。最初书名为《乌金记》。 《煤炭书》聚焦工业文学中煤炭和煤矿工人的题材,以煤为切入点,全景式展现煤炭地质工人不畏艰难、勇于担当、敬业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深情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煤矿新气象,集中展现了新时代煤矿工人奋力拼搏的智慧、有情有义的担当、敢为人先的卓越品质。全书共五卷,诗人充分实地调研,深入工业采掘一线,详实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分类、文学提炼,挖掘出丰富的煤炭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艺术价值,追随历史的脚步,探寻苏北煤矿的前生今世,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为现代诗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徐州经验和生动鲜活的文化佐证,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文学艺术上的诗学价值。 黑马摩拳擦掌,整装集束,重磅推出,不容小窥。《煤炭书》大有成为填补近年工业类题材“空白之作”的趋势。 ——箫风(著名军旅诗人,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湖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主任) 广大的苏北人民,生活在没有层峦叠嶂的地理中。一切的峰峦都留给心灵和想象,喜悦时如稻菽,悲伤时如稻菽,风一吹,都是千重浪。一般来说,如果写作者对乡土事物情有独钟,他会把持不住中庸式的兼容,极易把乡土之外的其他存在推至其对立面。实际上,我们今天所以愿意让自己的心灵重回乡土,并非仅仅以乡土来证明我们的本质没有蜕变,而恰恰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染身于繁华的经验。所谓铅华洗尽,概毋需多言。我从这部辞典里读到马亭华文字气质和情感向度互为一致的表达,他没有任性地给予乡土以无与伦比的赞美,亦没有伪善地用对社会的其他场景的批判来彰显乡土的意义。他只叙述只抒情只呈现,在辞典的间隙,每个阅读者都可以导入各自的乡土经验,来丰富词条的内涵。因此,他的写作比较熟练地运用了简笔方法,形式上表现出散文诗的灵动和美,内容上有效地呈现他眼中的苏北乡土。同为苏北老乡,读着这些文字,我的感受是真切的,即使有些篇章虽然带着概念化,也远胜那些干脆就忽视乡土存在的人。我谨用这些文字和马亭华一起,祝福我们的苏北! ——周庆荣(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我们散文诗群”发起人,《大诗歌》主编,《星星·散文诗》名誉主编,《诗潮》编委) 之所以喜欢黑马的诗歌,是因为在他的诗文里,我感受到了辽阔、空灵、忧郁、狂欢。在那些文字里延伸开去,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若隐若现……真正的诗人写诗,笔下纵横的,肯定是一匹与诗人一样,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马。这样一匹马和马上的那个人,不管风雨,不管白昼黑夜,不管严冬酷夏,他们一会奔跑,一会驻步,一会沉默,一会嘶鸣。在黑马的诗文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马上的人和他胯下的马,他们一起撒蹄放欢,他们在现世间奔跑、逗留、欣悦,也在远古荒野中嘶鸣、悲伤、回望。……他们自由、如意、随心所欲。 他们语言狂欢,所过之处,光影交汇。 如果只是按黑马自己早期“我常常探索意象之间的跳跃变化,将炽热的真情贯穿始终,并依赖一种强烈的音乐节奏、复杂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创造出宏大而幻美的理想空间,从而置读者于全新的阅读快感和诡异意象的奔突中”的要求,黑马当前的散文诗,显然已达到了他当初的预期。但是,黑马散文诗的波纹所及,其实远非如此。 黑马的世界,是一匹马和另一匹马的世界。他们既沉迷,又清醒,既世俗,又高贵,既进入世事,又可以脱出凡尘。而黑马因此凸现了一个诗人的本色——能够沉迷,喜欢沉迷,又与沉迷保持着独立的距离。 读黑马的诗歌,有时我既为他的诗情澎湃高兴,乐于乘着他文字的翅膀,与他一起御风而行。有时又为他的忘我、纵情,微微担心。我担心他节制不了诗情这匹随性而行的烈马。幸好,他总能在我特别担心的时候,控制得住风驰电闪的奔跑,能瞬间去到远处,又能瞬间安全返回。具备这种驾御本事的人,不多。 这样的阅读经历,使我分享到了黑马视野拓宽,个性张扬所带来的愉悦。他携来的速度、感观、颜色、响亮、闪光、鲜艳、清凉……诸般感受,即使一下子不能一一心领神会,阅读之后,仍然会久久回味,仍然挥之不去。 黑马的文字,有一种霸气,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侵略的预谋。 ——庞华坚(笔名庞白,中国作协会员,当代著名散文诗人,主编《北海晚报》“散文诗百家”) 诗人的故乡——苏北——成为其“寻隐”时栖居的场所。那里既是诗人生命的起点,也是诗人的精神家园。每个人都有家园意识,那是情感、生命的安放之处。在黑马那里,家园无处不在,除了故乡和记忆,还有处于低处的细微得时常被我们忽视的一切。 草木禅心就是本真的诗心。人生在世,艰难劳作。我们往往看不见一株青草逆来顺受的个性,但我们知道的未必比一株小草更多。天地间的生灵,长年累月沾染了雨露的灵气,有其自然的属性。诗人“只愿做一株带电的小草”(《带电的小草》),用婴儿般纯净的眼神,打量繁复的琐事。动情处,“思想葳蕤的荒原”(《听雨》)便伸向所有美丽栖居的宫殿。以生命体验为底色的“低姿态”写作依然可以爆发出诗歌强大的张力。黑马诗句中对个体的观照总是带着草木的心思,有着日常的视角——关于生活的言说,只去还原生活的千滋百味。诗人灵动的语言还原了“苏北”这个精神家园,以一种“低姿态”的叙述策略来传达对大千世界的感悟。 风吹旷野开启生命的天窗。诗人不仅要成为一株青草,还要学习自然的语言。对自然语言的观照更接近一种修辞观照。山居生活的隐喻替代了一种自足的生活状态。自然的铺陈才是最通透的洞见。这些自由而轻松的情感彻底摆脱了指称真实的束缚。草木的情趣比意象的戏剧动作更接近读者归化的语义层,亦即罗兰·巴特所说的“能指的解放”。 苏北往事让诗人获得生命的温暖。脆弱的生命和诗人的沉思融为一体。诗歌的“远方”不再是一种眺望,而是在低头的凝视里,回溯到记忆的故乡去。黑马的诗歌通过对苏北的书写,构建了沧桑的现实与纯美的精神两个空间。诗歌在拒绝现实的同时,不断向精神皈依的空间靠近。遗忘正是诗人所拒绝的。诗集中的日常事物——风霜雨雪——被赋予了乡土人情的质地。雪花飘落,那些和记忆纠缠的光影又开始舞动(《雪的洗礼》),它既落在现在,又落在故乡。 在诗人那里,生命的家园诗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在他那里,只要能够展示生命的本质,书写生命的顽强或者敞亮,哪里就是他的家园,或许是故乡,或许是郊野,或许是一个人的默思……这样的低处,这样的记忆,这样的回望,这样的向内,使黑马的诗始终烙刻着属于他自己的生命痕迹,使他的语言与诗篇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味道:安静、平静、纯净,并由此在众多类似的写作中形成了相当明显的辨识度。 ——蒋登科(诗歌评论家、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 很早就开始编发马亭华或以笔名黑马寄来的关于乡土的散文诗,现在又欣喜地读到他即将出版的诗集《煤炭书》。长期以来,马亭华扎根于苏北这方厚重的土地,在当下快餐文化、人心浮躁的背景下,坚持深入生活,坚守散文诗创作净土,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以源自乡土的语言,以长卷式的表现手法,在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人文历史等全方位挖掘诗意的富矿,呈现大苏北的深远与辽阔,充满了神性和禅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乡土散文诗文本。 马亭华的《煤炭书》扎根煤矿和乡土,亲近生活,仰望星空,叩问终极,对自然性、人性、神性进行着多维度、多层面的书写。他的诗在“辞典”的纪律性、客观性与艺术的自由、飞翔之间达成了较好的平衡,朴质且不羁,厚重而轻盈。 ——皇泯(本名冯明德,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原散文诗杂志社总编辑) 马亭华的诗歌始终洋溢着唯美情怀,构筑出一个个唯美的意境,语言极富张力。诗人通过意象和句子,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乡土世界的精神转换和提升,独特而唯美地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经验的美好怀想,不仅完成了乡土的诗意,也实现了精神的提纯。 马亭华诗歌的唯美意境和想象,其实更多来源于他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并将这种古典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营造了诗歌精神的复合体。他的散文诗有着非常深厚的古典诗歌传统,这在今天的诗歌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诗歌的古典传统不断失落的今天,马亭华“回归诗歌的民族性和传统,赋予诗歌新的元素、活力和辽阔的气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开拓性意义。在这些优美的意境里,诗人骨子里流露出浪漫的情怀,形成了古典传统与浪漫情怀的交相辉映,成为马亭华散文诗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他总是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唯美的诗意,他的散文诗完全是内生性的视角感受,那就是土地、家园、亲情的眷念,表达他对苏北乡土最纯粹的地方体验。他的关于苏北的散文诗,避免了我们固有的城乡文化模式和二元对立式的书写,而是把自己作为苏北精神的传承者和守望者,是苏北的守护精灵。他的散文诗从纷乱喧嚣中呈现乡村的宁静与美。我想,作者的内心应该有着静水流深般的坚持和对乡村的坚定信仰。唯美和宁静,使得马亭华的诗歌显示出一种禅意,蕴含着诗人赤诚的乡土情怀。 马亭华固守着大风起兮的乡土世界,以体察入微、随处可感的灵性,歌唱了一个干净纯粹的“苏北”和一个历史沧桑的“大荒原”,形成了诗意的纯美和精神的辽阔特征。 ——周根红(南京大学博士,讲师,当代著名散文诗人、评论家。研究领域:文学与传媒、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等。) 马亭华带着泥土的朴质与温润、自然与深切,他的乡土书写洵非停驻于乡恋的表达或乡愁的寄慨,而更多的是透过这些大地上的事情,打开蕴藏于村落上虽是常用词汇却不乏丰富内涵的库存,忠心耿耿地呈现属于他自己的还乡史、成长史与心灵史。 无论是纵情于大风驰骋平原的辽阔,还是在汉风楚韵中寻觅隐者的神秘,抑或是在人化自然或物性比兴中的心灵自省与人格对位,都能自在地渗入乡土镜像与地理人文,做到把灵魂交给菩提,把河流交给远方,把野草交给春风,把落叶交给大地,他的散文诗是一种根性写作,有着明显的“在地性”;这种“在地性”还表现在诗人对于乡土此在、己在、亲在的无限眷恋与浸入生命的审美气息,并且烙下了苏北大地特有的地理标识、文化基质与生命底色。 我想,只要你我的心还有温度,必能在马亭华的乡土上深扎,因为根在,亦因土地赋予给庄稼的一种恩情而让我们无法忘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原来在马亭华的散文诗中,我们依然可以感悟得到,一种艺术生态的美好,一种自洽自足的广袤,一种精神的丰饶。 ——崔国发(中国作协会员,安徽作协散文诗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铜陵市作协副主席,铜陵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马亭华的诗歌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获得一种韵味无穷的深意和美感。 他注重语言的凝练,形成辞条编队,集束整装齐发,辞条主题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和意境。 他尤其注重意象的提炼。意,指意脉,即思想感情的脉络;境,指境象,即意脉贯注的对象。意境合称,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毫无疑问,马亭华的诗集做到了首创性,并有着独特新奇的发现和心灵感受。 在他的诗集里,处处充满了比较奇特的意象,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洪烛(著名诗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原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印象中,他那一张胖乎乎的圆脸,偏黑,有海风吹拂过的羞涩,又隐隐刻满了可作小说素材的经历;他上身穿一件白色体恤,一如他诗的质地,柔软而明朗。仿佛被阳光翻晒过,没被晒干的地方,就用火烤。读他的诗,你能读出阳光和火的味道,不烈,毛茸茸的,微暖,像一滴清澈的水,落在干渴已久的唇上。 黑马话不多,他把内心想说的话,全都变成了他的诗行。他和他的诗都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有爱有恨。他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人”,其次才是“诗人”。 任何一个写作者,都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妥善安放自己灵魂的地方。唯有如此,他的写作才是有“根”和“方向”的。即使这个“地方”,他再也回不去,他也在用诗的名义,进行精神的“返乡”。在“返乡”途中,痛是必然的,惆怅是必然的;但光有痛和惆怅却不够,还得有审视和追问,这是一个诗人的责任和良知。马驮着他的伤痛,他驮着时代的伤痛,迎着西风,既在寻找可供人类生存的理想“栖居地”,也在寻找人作为人的尊严感。 “马”作为一种“骁勇善战”的动物,它的高大形象曾令不少的人羡慕。但在他的诗里,我分明看到了一匹马痛楚的歌吟。这匹“黑马”仿佛带着前世伤痕累累的躯体,孤独地在诗行间彳亍而行。它拒绝了成为新的闪电,而是以沉静的速度,自适的节奏,一步步地朝着光明之地,缓缓地完成心灵的抵达。而那个骑在马背上的苏北汉子,正在将他手中的笔,变成诗中的“马鞭”。鞭子高高地举起,鞭打生活,也鞭策自己。 他在借诗藐视这个时代,又在借诗向这个时代致敬。   ——吴佳骏(中国作协会员,当代杰出的青年散文家,《红岩》编辑部主任) 中国散文诗写作,一直以来与乡村田园或自然风物的亲密度更高,这当然与我们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和根深蒂固的文学传统有关。其实,无论是《诗经》以降的“旧体诗”,还是发端于新文化运动之初的“新诗”,我们诗歌所深情关照和着力书写的无不如此。以至于以城市化和现代性为向度的诗歌,始终是作为一种“实验性的”写作而难以形成大势,也更难以被更广泛的大众读者所接受。因此可以说,具有中国美学的广义的乡村诗歌,在当前仍然是一种主流。马亭华的散文诗集《乡土辞典》,即是这样的一部优秀之作。 就这部诗集的体例和总体风格来看,它显然不是一部零散的应景之作,而是一部具有整体意义的个人情感史,是在传统语境上构建的一部新乡土“辞典”。它既细微如土地上的草木,又宏大如荒原上的星辰,同时更指向我们精神共同的远方。正如诗人所写:“这是属于我的乡间,这里有生命中不可熄灭的火焰,有伟大的元素。”(《乡村》)“中国古老的元素!”(《故园》)“我住在乡村,我的诗以乡土取胜。”(《泥土》)。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对充满浪漫情怀的散文诗的持续而宏观的写作,值得我们大家来关注和探讨。 ——白鹤林(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青年诗评家,《天下好诗》编著者) 在马亭华大多数的散文诗,作者反复传达两个词:神性和禅意。不仅他的观念是这样,其作品弥漫出来的意蕴、气场、语言风格也是这样。这是一种既有原始性又有现代性、融合中国古典诗学与现代西方诗学的散文诗创作观,而他的作品以飘逸自如的文字抵达神性和禅意,具有穿透性、幻象性、隐喻性的审美效果。这在当下散文诗创作中是一种难得的景观。 神性有时在自然中,“一条河流,跑着跑着就累了。/在村庄的边上坐下来,青铜躺在月光下的沙土中,泛着古老的夕辉。”(《五月》)“河流”与“青铜”是有神性的,它们是两物,也是一物,是抽象的时间,也是万物流泻的历史,自然中的神性有着生命和人文的光泽。神性有时又在人性中,“如果回到前世,是否舟楫还在,那一场雨还在?/天空漏下鸟鸣和淡淡的蓝。/渡船十分钟,我放下所有的功名利禄,看月光照在你我之间。”(《前世》)诗人在为“舟楫”和“雨”而牵挂,为一种价值而寻找,这里体现的是忧思与悲悯,而“鸟鸣”和“蓝”甚至那“月光”,显然是自我价值寻找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是放弃既得利益而获取的,所以那神性的“月光”充满人性的光辉。有神性的诗才能穿透心灵与万物,从而与神对话、与灵魂对话、与人性对话、与万物对话。《乡土辞典》中具有神性的散文诗很多,读者自会去发现和感受,篇幅所限,不再例举。 而禅意散文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按说,受道佛玄禅影响,两晋南北朝至唐宋的诗人已把玄禅空灵之诗写尽了,而且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诗乐书画等艺术领域,他们用诗歌发挥了引领作用,并经历代诗歌理论家阐发和总结,建构了“神思”“意象”“虚静”(刘勰)、“澄心”(陆机)、 “直寻”“滋味”(钟嵘)、“意境”(王昌龄)、“取境”(皎然)、“韵味”(司空图)、“兴趣”“妙语”(严羽)、“神韵”(王士禛)、“空灵蕴藉”(刘熙载)、“境界”(王国维)等重要的诗学理论。当然,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西方诗学理论进入中国和革命文学的开始,除了许地山、废名、李叔同、苏曼殊、丰子恺等少数作家以外,禅悟文学传统一度消失殆尽。好在八十年代有一种文化自觉,这一传统又在寻根文学大潮中逐渐回归。但回归之后,是复古还是创新?或者是修古还是超越?这就有了许多人去探索。在散文诗界,马亭华自然就是其中一个。 在《乡土辞典》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值得关注:“苍劲的民谣坐在那一片秋色之中,拯救泥土,守住水边的灯。”(《民谣》)“在时间的边缘,泊船的影子,茅草和霜,闪动着天堂的灯盏。”(《民间》)“冬日静止的河流,似阳光的刀刃,清霜一样碎了。”(《河流》)“在季节深处复活的恋人,要开出淡淡的小花给你看。”(《残月》):“一枚小小的落叶啊!它有茫然的孤独,也有佛的浅笑。”(《落叶》)“在时光中漂流的落日,在故乡的树杈上,顶着雨水的空巢。”(《还乡》)“低处的行人,顺着风,吹开了一路思念的花儿……”(《落日》)“当鸟鸣洗亮花朵,春风翻动翅膀,是谁漂白了您的头发。”(《追忆》)“生生不息的大地,是藏在你明眸中的海,你种植的火种,终究会成为惊世骇俗的诗篇。”(《悲秋》)“树木的年轮,有流水的纹路和旋转的歌声。”(《弯月》)“十里的芦苇荡,被秋虫一次次抬高了梦境。”(《九月》)“花朵,雨水,舞蹈的身体,与灯火对峙的是窗外风霜。”(《仰望》)…… 这些句子,用直觉捕捉物象,使其穿越各个感知层,并通过意象叠加形成深度意象群,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看似不见却在眼前,“自由联想”和“无限跳跃”所产生的意境深远、空灵蕴藉的效果,就是禅意生成的技术原理。当然,禅意生成的内在机理,却源于诗人对自然、生命、社会和自我的认知态度与观照方式,心中有悟才有禅现,心生禅意才出诗意,因此禅意是“自然语言”和“内在力量”融合的产物。从《乡土辞典》来看,作者一方面是以“捍卫乡土的朴素和大美”为出发点,目的在于“传递出《大风歌》的故乡所特有的‘辽阔’意旨”(《后记》);另一方面,应该是诗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品味追求的结果。当然,有没有后者作持续支撑,是马亭华散文诗超越功利、真正抵达神性和禅意的关键。故然,《乡土辞典》是写乡土,应该说是对素朴乡村的崇敬和向精神故土的返回,是世俗化、商业化时代的“原乡”诉求,是人生干净轻松的放置,是心灵清空后的敞开和灵魂的最后归宿,因而神性和禅意才是《乡土辞典》的精髓所在,也是其诗性品质的有效追求。如果是这样,则诗人写的每一个辞条,就是一篇偈语,就会让不同的人获得不一样的启悟。而这,恰是诗的最高境界。 ——喻子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民族大学三级教授、研究生导师)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这句话用来形容黑马(马亭华)和黑马的诗,再贴切不过。自200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至今已20年,不论是诗集《苏北记》《寻隐者》《黑马说》《祖国颂》《江山》《煤炭书》,抑或是散文诗集《大风》《乡土辞典》,以及诗学随笔集《诗是一场艳遇》,黑马的创作始终没有离开他文学地图的蓝本——苏北。在以沛县为圆心,整个苏北平原为半径的地理同心圆上,黑马凭借一支饱醮墨汁的雄笔,写群山、河流、荒原、古迹和遗址,也写亲情、爱情和友情,用赤子之心去触摸故乡的风物,用诗人的灵感来照亮“苏北”这个文学概念里的一草一木,其执着与勤奋,令人动容。 黑马的诗歌和散文诗,在今天的文坛都属于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在寻根文化和乡愁文化的基础之上,实现自己的写作理想,运用“苏北”这一独特的文学概念,建构自己的写作内容,持之以恒,痴心不改。不断丰富“苏北”的文学内涵,诗歌技巧不断变化,诗歌素材和内容在点滴和细节之中,反复填充,形成自己独特的地理美学。黑马的创作,具有独特性,也给诗写者提供了某种可行的借鉴意义。 黑马的诗歌大体上属于抒情诗范畴,但是在抒情技巧上,从起初的浪漫与唯美,过渡到写实与感怀,直至在诗歌中沉淀自己的思考,让思辨性的诗句成为诗集的“压舱石”,然后系统性建立自己的诗歌美学——“苏北诗歌美学”。 黑马的创作之路,大抵上经历了一个迂回、曲折的诗写之路。笔者和黑马神交已久。他的早期诗作乃至近年的新作,基本上,在刊物登载或者网站、论坛发表的作品,我都读过。说句中肯的话,笔者见证过“黑马”在“苏北诗歌美学”上取得的成就,也为他克服自己诗歌写作上的意象重复、同质化以及视野的突破而提出过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诗人最难得的就是寻找到自己的诗歌语言,寻找到自己的心灵港湾和沃土,最难得的就是寻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写作美学。在这一点上,黑马是幸运的,也是成功的。 黑马的诗歌和散文诗均为抒情诗中难得的佳作。读黑马的诗,迎面扑来的是乡野自然的气息,风是会说话的,雨是有情感的,脑海里也会浮现赤子伏在苏北平原上感恩土地时的真情。黑马的诗如同他炙热的情感一样,热情、奔放、浪漫、自由。他诗歌的源头在苏北,诗歌的根基在苏北,诗歌的命脉在苏北,而他面对“苏北”这一文学富矿,既没有贪婪地去无限的开掘,也没有糟蹋一粒粮食,他心怀感恩与悲悯,用农民的质朴与朴实,用诗人的纯真与纯情,在大地之上呼喊,在四季的变幻中去感悟。他的写作视角是平实的,也是高昂的,是激进的,也是舒缓的。 苏北平原上的黑马,将民谣、戏曲进行了诗意的处理,他的落笔是心灵的回归。当他行走在平原的农田和乡道,当他眺望故土的星辰和日月,当他面对着滋养着自己诗歌的河流与村庄,我想,他的眼里定是眼含泪水的。读黑马的诗,实际上是在读一部厚重的文学地理辞典,抑或是跟着黑马走进苏北,去感受苏北的风土人情,去感受苏北的春夏秋冬。诗人是苏北的代言人,只不过,他用灵魂还乡的方式来歌唱罢了。 ——周维强(青年评论家、浙江文学院青年作家班学员) 黑马的诗歌有浓浓的乡愁,故乡的一景一物是诗歌中重要的、不断出现的意象。渡口的青苔、杨树与秋风、鸟巢、村庄、群山、古寺、溪流,这些景物重组再现了诗人的精神家园,在《带电的小草》一诗中,他说“杨树与秋风交谈,鸟巢是你们谈论的主题”,表明了一种寻找自然与家园结合的精神归向。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也是故乡的,母亲、铁匠、说书人,他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黑马诗歌独有的意象系列,使得这些诗歌无论创造在何地,它们都属于远去的家园,无论创作在何时,都属于集合着众多过去的现在。这些意象也就成为诗人回归故园的通道,带电的小草是他自己,头顶的白云是他,河边的芦苇是他,天空的小鸟是他,他化身为家园之景遍布诗中,完成了诗与人交融结合的艺术呈现。 黑马的诗歌意象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意象表现时间,并用时间发出声音。当现在与过去发生摩擦、冲撞、背离,诗人归家之心便被唤醒,时间改变其物理属性、序列存在纷纷回到现在,来到诗歌中。在《渡口》一诗中,他说“目送水边的芦苇,带去铜的光辉,泛出永远的美丽乡愁”,水边芦苇时间属性上是现在的,但它却作为承载过去的某种象征站在水边;在《请允许我赞美雪》一诗中,它借着雪落在大地,归乡人的脚印回到故乡;在《说书人》中,游侠、帝王、门客身份变化,他们是不同时间中不同个我的归去;在《晚祷》一诗中,“我要把歌声,唱给旧日院子中的老人”,这是时间在诗中的逆向流淌,它倒退往前。然而主观的艺术的时间创造难以解决现实的心灵需要,纸上的故乡虽在指间却遥不可及,《晚祷》一诗中他说“如今,我找不到可以对饮的人,他的琴声已断,抱住月光的人,成了疯子”,不可抵达的时间性,加深了乡愁,也赋予乡愁以哲学上的意义。 黑马的诗回归诗歌抒情的传统,他的抒情不伪作不夸张,清浅干净。 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读一下他的《读雪》,这首短诗集合了刚才的我所说的诸多特点,断裂的时代、幸存的自我、纸上故乡的寻找、时间的哲学意义。 ——白小云(著名诗人、江苏省作家协会《扬子江诗刊》编辑部主任) 附录影像资料 全国煤矿文学最高奖乌金奖(右三) 黑马部分作品 参加全国第九届散文诗笔会(后排右二)
黑马新著《煤炭书》全国出版发行 content media
0
4
50
黑马
2022年5月31日
In 詩作
作者简介: 黑马,本名马亭华,1977年生,出版诗集《苏北记》《寻隐者》《黑马说》等6部,散文诗集《乡土辞典》等2部,诗学随笔《诗是一场艳遇》1部,曾获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第五届宝石文学奖、第二届中国•曹植诗歌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525”文学队伍培养计划领军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阳光杂志社签约作家、中煤地质报副刊主编、彭城晚报“万村诗会”特约主编、微山湖诗社创办者,现居北京。 黑马的诗 读 雪 深夜读雪 读到史书的转折点 一根竹子突然发出了断裂的脆响 整整一个时代 都沉睡在一场大雪的预言之中 有一枚落在纸上的雪 在孤独中生还 它目送更多的雪,飘向白皑皑的群山 ——完成浩荡而虚无的一生 说书人 远行,大雁背着刀 江山更替,大雁送去锦书 你的指尖在一瓣瓣月光里,越发轻盈 柳叶,如时光的令箭 江山,风雨飘摇 从你含笑的唇边,飞出的一枚柳叶 击中了三百米外的鹰隼 那一年,有盗贼,在冬夜搬运银锭 震惊朝野 只记得,铁匠还在黑夜打铁 锻打夜雨中银色的链子 朝野空空,宫廷糜烂,爱情死于暮春 因为孤寂,因为一两声鸟鸣 还因为遗漏的春色 我记住了翻墙而过的玄衣人 襁褓在荷叶上滑翔 所有的目击者,都惊讶于游侠的绝技 平息于宫廷内外的风暴和漩涡 平息不了午门外的刀剑 铁匠锻打新月,新月高过头顶 善用柳叶的人,在黄昏中做了僧人 吹去木屑的说书人,此刻 也许正是帝王,门客,刀斧手…… 醒来的诗 一首无人问津的诗歌 像不像 困在纸上的蝴蝶 也许,它会在某个夜晚独自醒来 在乡下,旷野是我的,晚风也是我的 回到旷野的深处,回到秋天 渐渐洗亮的鸟鸣声中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一排排杨树捆起一束束金色的阳光 旷世的风,吹着一颗自由的心 纪念风吹的日子,纪念辽阔 身体里的秋风,让遥远的地平线站立 让梦想,成为春天的力量 细小的青草,在风中张望 她柔韧的腰肢,被我握在手掌里 像一首起死回生的诗歌 一朵云,袅袅地飘在头顶 那也是我派来的 她有我对春天的全部想象 尤其到了夜晚,星空的深渊让人沉迷 那些闪亮的事物 超过了这首诗自身的亮度 背上乡间的青草 站在乡间的青草,举着微凉的水滴,举着 这尘世间最小的寂静 我有一双柔弱的翅膀,驮上青草的雷霆和闪电 飞过摇晃的村庄和春天 田野生长出绿色的欲望 背着青草上路的我,任风吹凉我的前额 星河搁浅,我的双肩…… 青草,在风中微微张着身子,像一位失语的美人 爱人住在家乡 爱人住在家乡,屋檐上长出了木耳 忧伤的灯活在古籍里 悄悄隐藏了呼吸,雪花是来自遥远的挂念 哦,这质感的冬天 雨和雪正谈论着一道哲学 围绕着我们,拥抱在一起战栗的身体 露水挂在屋檐成长长的思念 向着忧伤的灯诉说 是雪花泄漏了我们爱情的秘密 草很细,路很长,村庄像一座天堂 偶尔,一两声犬吠 村庄又隐入了茫茫无边的夜色 月亮从屋脊上升起来 爱人拨亮了窗前的灯盏,开始绣花 时光书 村庄,枕着流水的琴键 一些风吹进小院,我都熟悉 一些风装作没看见, 绕过村庄,急匆匆地赶路 一片绿叶滑翔进春天的掌心 绿色的船推动夏日的梦想 收割后的田野有着叶赛宁的多情 只有风中的翅膀可以带来曙光 比歌声嘹亮的是汽笛,是别离 还有什么比你淡淡的回眸更让人忧伤 路边村庄,有的亮起了灯盏 有的则漆黑一片。老槐树沉入寂静 几只蝴蝶在馥郁的空中飞着 谁愿意和我一起仰望秋天? 邮差年年运送诗篇和粮食 一辆马车载着苏北的落日远去了 它没有回来的意思 它遗漏下的麦粒,注定成为漫天繁星 微山湖 微山湖,遗落人间的一面最美的镜子 我用一生在这里相爱 用时间酿酒,用春风作画 透明的风仿佛村庄铺开的宣纸 我的每一粒汉字,在村庄里 有了行云流水的愿望 油菜花开的故乡,腰缠玉带 河流运来水草的诗韵 两岸春光和延绵的灯火有了新的律动 芦苇飘摇,我与明月对坐 从琴师的手指间跳跃出来的音符 是白鹭和仙鹤送来的诗 河流带动故乡,在水上滑翔 我的诗是写给内心的歌 和星辰一起闪烁,在了无人迹的旷野 在被黑夜推远的背景里 月光,送来了水,风吹镜子中的幻象 只有我,还在灯盏里扑捉意象 即使在梦里,我也会捉住它 捂紧一颗沸腾的荒芜的心 如同抓住李白的酒杯,锦绣的文章 小镇上 如果河流有宗教,鱼也应该有 月光,更应该有 我是小镇眼睛里的小鱼 爱着春天的空旷 你用几滴鸟鸣作针线 把它织成锦缎、丝绸,做成彩霞、绯云 从早爱到晚 我把你给我的爱,称作世界 你向我的碗里倾倒皎洁的月光 我扛着梯子去刷墙 祖国日新月异 祖国的前额晨曦闪烁 揉碎阳光,飞鸽绘制蓝图 我的村庄在微山湖西畔 有虾米的腰身 诗歌,还在黎明追赶永恒的光 小镇还没有醒来,春天酝酿内心的惊雷 赶集的人群涌成了潮水 在生活的低处 闪着梦想的浪花,热爱和盐 晚 祷 晚祷的琴声中 有多少人,在雪地里耗尽一生 那天边的闪电,一次次在古书里翻灭 你一边忏悔,一边祈祷 壁画中的侧影,似梦中哭泣的妃子 翅膀的声音来自深渊的回响 这静夜里的告白 我理解,你身后的智慧 远方的群山,在迟缓的拖动影子 夜色推开 顶着月亮归乡的人 内心涌动着灵魂的半壁江山 河流远去,一声高,一声低…… 我要把歌声 唱给旧日院子中的老人 古老的反光里,他的头发像日暮下摇晃的帆 头发花白,牙齿脱落 但有一颗转世的心,围着火炉 如今,我找不到可以对饮的人 他的琴声已断 抱住月光的人,成了疯子 一颗雨滴落下来,从星空,从屋檐 我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扶母亲回老家 黄昏中,母亲总会揉揉酸涩的眼睛 这时,我们起身 扶着母亲回家 顶着明灭的古老星空,回家 故乡的老院子,木门吱嘎的旋转声 惊动了蝴蝶的美梦,墙角下蒿草已经过膝 旁边的小草开着温暖又感伤的花 还是原来的老院子 陪着母亲,去老屋里,喝一碗稀粥 稀粥永远新鲜,那是家的味道 多少年来,还是浓郁的香,要是有一块咸菜 那就更好了 母亲听到我这话,就笑了 透过一扇土墙的窗户,我的孤寂变得明亮 有一束阳光照进来了 仿佛挂在屋里的草帽、镰刀、渔网 都发出了灿烂破旧的笑声 老屋没有变老,它是在沉思,也在回忆 并悄悄保留了全部的童年 创作谈: 在生活的细节中廓清命运和时光之纹 黑 马 1 艺术来源于生活,未必高于生活,更不能代替生活。 在诗歌和生活的排序中,我认为生活是第一位的,而诗歌至少要排到第十位。“人,诗意地栖息”只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的生活。 生活是我的老师。我们常常于生活的困顿处、艰难处,酝酿诗意,发现生活中的艺术,通过语言文字呈现出来。 有时是一种趣味,有时是一种意旨,有时是一种意境,有时面临一种不可解的困局,需要参悟,慢慢体会,有时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驱车到乡下。 跑到田间、乡野、菜园、河畔、桃林,亲近大自然,我要让时间停下来,放空自己,听一听风的呼吸花的歌唱,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在“充电”。 到大自然中的旅程,对于诗歌来讲,带来的常常是新奇的发现和对人生别样的思考。 诗歌,是故乡的记忆,是安魂曲。 3 诗歌不是对生活的逃避,而是包容。 诗歌不是剥夺生活,而是慰藉生活。 诗歌不是否定世界,而是带着世界一起散步、飞翔。 我们应做到的,只是用我们的心来触摸生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诗意地生活。       注重在生活的细节中发现诗意,在诗意的漫延中廓清命运和时光之纹。 4 生活如一场细雨,平平淡淡中,坠落的雨滴也有细微的热爱,那是生命的诗意。 性感和情感紧密相连,灵与肉要统一。 做淡泊、温和、追求精神上的和谐之美的人。 对于诗歌,我从来没有失去耐心,学会深深的爱,保持独立和清醒,坚韧,从容,心怀天下,苍生宇宙,去维护诗歌的尊严。 5 从今天起,热爱生活吧。 认真过好每一天,做一个阳光而纯粹的诗人。 写作是另一种人生的滋养。 诗歌是一种经验,把当下的,美好的,想象的,戏剧化的,微妙的,看到的,看不到的……统统写进饶有趣味的人生。 诗歌,表达有意味的人生,为人生增添了一抹神奇的色彩。 6 当诗歌进入天马行空的书写通道。 如同草原上的马,不扬鞭,马自奋蹄。这种诗歌的写作可以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和意义,它的表现即为内容,情感和才思得到酣畅淋漓、无所顾忌的释放。或许,信马由缰的左奔右突,在文字的历险和探索中,更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妙句。 任何语言,任何形式,一旦进入诗歌的范畴,落在文本上都是命运的脉纹。 每一个词语,都蕴含秘密的解析。 走进词语的丛林中,想象力在加速,意念代替你,抖落了年底的新雪。 好的诗歌,就像玻璃上的冰花和水珠。 7 诗歌,是空虚处的风景。 比如,诗意可能在一把空置的木椅上产生,那些神秘的木纹会产生幻觉,仿佛可以听到古老的唱片在旋转,产生了事实的诗意。 比如,冬日里,诗人的任务是把语言的树枝收集起来,拢向篝火。 一个充满心智的写作者,在严格挑选词语,脸上略带古意。 在我们看来,诗歌需要深邃、缜密、大胆、玄秘,其实大可不必过多强调意义。 拘泥于意义,实际是对意义的一种冒犯。 尽管去欣赏去创造,在渴望和失去之间,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诗歌就诞生了…… 8 旅行和人生相互指认。 写作跟旅行一样,都是一种需求,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时,我们走得太快,被世俗挟持,落入功利的旋涡。所以,写诗是一种停顿、自省,是一次对心灵的修剪和整饬。 一个诗人,要对自身的起源进行辨认和回归。 每一个诗人都在还乡的途中,尽管还乡的路径各不相同。 9 我们对日常的打捞,有时比凌空高蹈的诗歌更深入人心。 艰难的生存,会带来凛冽的诗歌真相,让诗歌的现场突然充满紧张的关系。人性的真善美,在生命的悲痛中,往往形成巨大的张力。 诗歌对现实的介入,与每一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诗歌是现实的起诉书。 诗歌见证情感的力量。 在重大灾难面前,写诗的技巧又是轻浮的,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 10 诗歌可以医疗人生。 痛苦是诗歌的源泉,而诗歌的出现,又反过来抚慰痛苦,诗歌的价值还在于慰藉。 现实是苦涩的,有时灼热呛人,所以我们需要明朗、简朴、温暖的诗歌。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梦想是治愈悲伤的一幅良药。 诗歌正在为喧嚣的世界带来净化和宁静。 有时震撼人心,有时如涓涓细流,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11 热爱生活,敬畏生灵。 为接近神的气息,我们有着充分的艺术准备。 从生活的某一点切入进去,展开想象,亦真亦假的表达,抽茧剥丝的完成作品的深邃,或者叫“启示性”。把细微的事物写透,写妙,写出灵气,仍然不失为优秀的诗人。尤其一些不急不缓的诗人,给出的文本,往往有着异常的深刻。 在写作中,唯有真诚,才能成就伟大的作品。 12 诗人的故乡,像一个不安的发电厂。 是灵感的来源,会源源不断地输送艺术的感觉。 不论是最初最美的家园记忆,还是沧桑之后归来的天真,个性饱满,触手可及,魂牵梦萦的故乡总让人记忆犹新,久久不能释怀,产生极大的共鸣。 诗歌的可贵,是深刻之上的通透。 注重本土精神的特色,挖掘诗歌的地域性优势,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打井”。 古典诗歌和民歌,是两口可以汲取营养的深井。 13 写作是私人化的。 一份孤独的事业,在艰难的跋涉中,历尽折磨,一旦完成,天下皆知,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诗歌写作,终归是一种个人精神的延伸,是一种高贵的情感和艺术的表达方式。 诗人是生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诗人提纯了生活中最具启示的那一部分,借助于诗意的语言,完成对俗世中疲惫心灵的安慰。 一个真正的诗人需要专注于写作,回避名声和知名度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艺术当中去。这是一个严肃的道德观问题。 诗人,深谙写作的秘密,只对他的作品负责,却永不满足自己写出来的东西。 14 学会与大地对话,敬畏生活,坚守写作。 写有呼吸、有体温、有思想的作品,写深入人心的作品。 诗人,要有强烈的愿望,对字词的精准把握,要创新,并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和内涵。 无论外部世界是烟波浩渺,还是波澜壮阔,都要常怀悲悯之心和感恩之心。 ——在巨大的宁静中,安放灵魂。 15 诗歌是灵魂的出口,诗歌为灵魂造像。 语言是载体,诗歌是完成心灵航行的过程。 诗歌是航海志,在大海中自在的航行,真理往往被人遗忘;诗歌是白日梦,在阳光雨林中,梦幻和理想在移步换景。 澄澈和自省,都在修复诗意。渔船在莲叶和芦苇之间争渡,寻觅到的佳句,正来自空灵。 诗歌,正为灵魂打开了一扇窗。 16 写作,要字斟句酌,讲求实际。 不要贪图速度,低调稳步,边写边寻找方向,让诗情自行发展。 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大声朗读,这有利于写作的完善和调整。 写好的东西,可以放一两周之后,再拿出来读一遍,如有新的体会可以修改和更正。更多的时候,我读自己的作品,仿佛是在看另外一个单枪匹马的诗人,在汉语中历险,一次次突出重围…… 写作是体力活,需要耐力和决心。 有时,还要带着敌意的目光,去审视自我。 17 诗歌还需从云遮雾罩的“高处”走下来。 走到脚踏实地的民间,走到低于草木的虫鸣萤唱中去。 诗人应该把地气、才气、正气集于一身,书写无愧于人民、时代和土地的作品。 让心跳、热血和希望在晨钟暮鼓的激荡中低吟浅唱。 让炊烟、鸡啼听懂尘世间的真、善、美。 18 诗人,应该在“寂静”上下功夫。 用心跳押韵,用气息区分同类,寻找的是心灵的一泓清泉,生活的一方净土。 诗歌,像一棵大树,有音乐,有色彩,有建筑。树枝上硕果累累,上面住满了神的家族,连成了璀璨的星座。 诗歌的创作讲究厚积而薄发,她是想象,又是诞生。 19 写作,是一种熟悉而又神秘的手工活。 是一种拯救的秘密行动,要把词语从苦闷中解脱出来,赋予它新的生命和自由。 传统手艺也需要创新,既要活学活用中国古典意象,又要融进浑然天成的现代意境中。 利用音乐性呈现内在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利用辞藻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控制情绪和诗意,利用建筑的架构营造诗的形体,对感性事物的敏锐捕捉,让丰富的想象力多向度透出哲理的思考,以及稀缺的体验和感悟,最终形成现代主义的诗歌风貌。 诗歌中闪亮的意象,优美的语言,炽热的情感,句子里生命的气息,这些元素将直接进入诗歌史。 20 在古典美和现代感上,要寻找完美的结合点。 古典诗歌的纯粹劲朗和清俊高拔,是一种召唤,可以跨越时空的呼唤知音并引为同道。让传统文化的气脉得以传承,弘扬中国诗歌中特有的东方神韵和精神气质。 宁静的孤绝之美和洒脱的禅趣,必然诞生高古之作,开启志趣,见心明性。作品的精神内核和诗人的精气神相统一,诗格与人格密不可分,合二为一。 那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风骨,离开我们实在太久了。 21 风格不是辨识诗人成熟度的标签。 然而风格也绝非大风刮来的,是经过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心思创作出来的。 一旦形成了风格,一方面预示着诗艺趋于成熟,另一方面又成为亟待逾越的屏障。 清醒的诗人就会意识到“瓶颈”问题。 所以,千方百计地突破它,然后满血复活,迎来新生。 诗歌艺术是一个不断创造、超越、再创造、再超越、不断完成艺术新生的过程。 22 写作是爱的行为,她的价值,在于分享。 创作的目的,是献出自己。 写诗写到情深处,好比剥洋葱,越剥越让人掉眼泪,一切都只因为热爱,顺应爱的召唤,给人一种重返心灵家园的冲动。 面对生活的焦虑,我用诗歌缓解。当进入创作状态的那一刻到来,内心突然就静了下来。 写作,不仅需要有火热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恒心。 23 诗歌创作需要一种专注、天真和冒险,是一种极端的生活。 诗歌可以直接穿透语言,可以唤醒沉睡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正是语言的狂欢。 仅仅有漂亮的词语或句子,并不能自动生成诗歌。 ——诗歌属于易燃品,具有爆破力,是灵魂的核能量。 诗歌创作中的美,无法预料,所以写作成了一种美的历险。 24 诗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要脚踏实地的写下去,写才是硬道理。 生活在别处。功夫在诗外。前提是要热爱生活,热爱诗歌。 谜语和段子不是诗歌。 把诗歌写成谜语的人,不是自嗨,而是耍流氓。如果连诗人都读不懂、猜不透、不知所云,更何况一般的文学爱好者。 把诗歌写成段子的人,并不可笑反而可悲。 醒醒吧!自以为是的“高大上”并不能装潢门面,只能自取其辱! 25 生活永远是诗人的教科书。 诗人关注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真实。 诗歌具有大海的胸怀,辽阔而神秘,汹涌的浪花每一天都是新的。一种神秘的力量,环绕着你,顿生心灵的感应。 诗歌,对语言是一种清洗和擦亮,更是一种重建。 一首来自生活的诗,最低的道德至少要对得起印刷的纸张,对得起笔墨。 诗歌是在制造信仰,同时散发着一种贵族的气质。 26 诗歌,是语言的还乡。 乡愁是词根,是诗人的归宿,也是再次出发的理由。 让想象力来安排一切,听从内心的召唤,把热爱挺在前面,自得其乐。 让这门古老的手艺,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写作是一种修行。诗人用一生的修行来完善诗歌的建构,不亚于建立一座寺庙。 关于现代诗,到目前为止,我仍然不能给出完美的定义。 27 写诗是一种艺术的煎熬。 经历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仍能保持一颗顽强的不泯之心,方能抵达诗人的精神家园。 写诗,不能端着架子。写诗,要放低姿态,既要望星空,又要接地气,把潜伏在生活中的诗意挖掘出来。 人生唯有充满信心和诗意,方能君临天下。 要敢于挑战权威,向经典致敬! 要有艺术准备,有野心创造出新的经典,完成“经典中的经典”。 摘获全国煤矿文学最高奖乌金奖(右三) 黑马部分作品
黑马的诗歌及创作谈 content media
2
6
65

黑马

更多動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