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訊
● 2025 年第五屆“法拉盛詩歌節”已於 4 月 12 日和 13 日成功舉辦,是屆創作類作品未設特等獎與一 等獎,二等獎由寒山老滕與文蓉獲得,三等獎則由楊柳、袁梅、瀠瀅以及王鍵獲得。
● 2025 年《台灣詩學季刊》舉辦的新詩書法競賽第一回揭曉,詩書雙藝組首獎得獎者為謝勳,評審獎 得主為泠庵,並評出佳作十位;另書藝組則共選佳作十名。第二回徵稿自 5 月 15 至 6 月 30 止。
●《穿越時空》非馬詩選(Traveling Through Time: Collected Poems by William Marr)953 首詩(1956 – 2025), 可免費下載電子書,鏈接 https://alharris.com/william-marr/traveling.pdf
●世界名人會旗下電子詩刊《海外精粹》,將自 2024 年 1 月創刊以來已發表的優秀作品於今年內結集出版, 首輯暫定名為《海外精粹 300 首(一)》,作為珍貴的文學存檔。

編輯筆記
陳銘華
上期筆記編者提出,借“道可道,非常道”之 義將散文詩命名為“非常詩”,此非一時興起, 實蘊深意。所謂“可道”之“道”,指具象有形 可分析的形式與風格,如古詩、現代詩、口語詩 等皆屬此列;而“非常道”之“道”,則指無形 之理、恆變之源,超越任何詩體類型之規範,乃 詩之本質。詩的語言,大抵不離文言與白話(或 稱口語);其形式,或律詩、絕句、樂府,或分 行皆外在之器。若散文詩不自限於分段和散文句 式,則更近於“無形之理”,亦得“恆變之源” 憑據,“非常詩”之名相對恰當。然而,詩之所 以為詩,關鍵在於詩人是否能營造出一種讓讀者 “感而知之”的詩中世界,即意境。意境是融合 “意”與“境”的技巧,可經由學習獲得。惟藝 術感受之深淺,終歸於作品所達之“境界”。境 界,是詩人之人格修養與價值觀所凝成的精神高 度與思想深度。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有境 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說:“境界有大 小,不以意境之工拙論。”可見境界之於詩尤為 關鍵!一首詩若兼具意境與境界,無論其外殼, 皆可稱為詩。質量並重自是創作者願景,惜當今 詩壇常捨質而重量,分行詩則人人李白、出口子 建,草率成章;散文詩則流於美文筆調、詞藻堆 砌,牛角越鑽越尖。雖說急功亦可近利,然意境 空泛、境界全無,偏又時“詩”時“詩歌”,概 念混淆,讀者望而生厭,有心者痛心歎息!
秉承本刊一貫原則,除原著引用、書籍刊物、 團體機構名稱外,來稿“詩歌”一詞一律更正為 “詩”,不願刪改者,請先說明。